内容提要 :
《实用临床核医学》(第二版)是在原书基础上进行了重大修改与补充,由国内外专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,并参考了国外的新进展撰写而成的。书中在内容上详细地介绍了临床核医学最新的进展。例如,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术(PET)与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在心血管系统、神经系统以及肿瘤上的应用;放射免疫以及受体显像在肿瘤诊断、治疗上的应用及前景;核素治疗在内分泌、肿瘤及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应用。每章后附有主要参考文献;书末附各章关键词索引以及附录。本书在写作风格上以新颖性、科学性与实用性为指导思想,图文结合,从理论到实践,全面介绍了核医学在临床上的应用。
因此,本书是核医学工作者、研究生以及临床医师进行教学、科研与临床实践的有益参考书。作者简介 :
马寄晓,男,1946-1949年就读于上海东南医学院医疗系;1958年开始从事临床核医学;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用131I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疾病,迄今治疗了数百例甲状癌患者,首先在国内开展了邻碘马尿酸肾图的诊断;70年代将王世真院士合成的6-碘胆固醇用作肾上腺皮质显像,为大量病例解决了诊断问题,因此获重大科技成果奖;80年代应用MIBG诊断和治疗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瘤;对骨骼疾病的诊断,骨质疏松的诊治有较深的体会。
曾撰写专业论文60余篇,与刘秀杰教授共同主编《临床核医学手册》、《实用临宋核医学》、《临床心肺核医学》,主审核医学专著3本,参与编写医学专著12本。《实用临床核医学》一书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图书二等奖。
现为卫生部核医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,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顾问,国际骨密度学会会员。
刘秀杰,男,1932年生,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核医学科教授,博士生导师,曾长期担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核医学科及核心脏病学研究室主任,是科室主要创建人。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专家组副主任,中华核医学杂志名誉主编,中国核学会理事,亚大核医学与生物学联盟主席,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兼职教授,首都医科大学客座教授(核医学),美国核心脏病学杂志,欧洲核医学杂志编委。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,1981-1982年在美国Johns
Hopkins 大学进修核医学,1989-1990年于英国Northwich Park
医院心内科任心内科客座教授。从事核医学,特别是心血管核医学专业30余年,曾担任过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、主委8年,中华核医学杂志总编辑4年,在核医学专业担任教学(研究生培养)、科研与医疗工作,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(主要负责人),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(主要负责人),中美核医学学会
杰出医师 ,主编核医学专著3部,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。